一、煙葉烘烤的基本原理
研究烘烤調制過程中煙葉變化的基本規律,從而人為制定調控措施,使煙葉的各種變化 朝著烤熟、烤黃、烤香方向發展。煙葉烘烤調制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煙葉變化的基本原理。
(一)煙葉烘烤過程的基本變化
煙葉烘烤過程的本質是一個與物理變化相伴隨的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其間,外觀上發 生了三個明顯的變化,一是煙葉顏色隨著烘烤進程發展由黃綠色(綠黃色)逐漸變為黃色, 而且煙葉變黃之后若環境條件控制失誤,還將變為褐色。二是煙葉水分不斷地汽化排出組織, 含水量由 80~90%的膨脹狀態隨著烘烤過程發展變為凋萎發軟,更后干燥。三是煙葉嗅香由 清鮮香氣變為濃郁的特殊香氣。煙葉顏色和嗅香的變化是葉內一系列生化變化和物質轉化的 結果,屬酶促反應過程,必須在煙葉內部含有一定量水分、處于生命活動狀態,外部有一定 的溫度下才能順利進行。煙葉水分蒸發和散失的物理過程,需要一定的葉組織溫度和環境溫 度,要求逐漸降低環境相對濕度(即適當的通風)。三個過程都是不可逆的,同時也是緊密 聯系、相輔相成的,并在一定階段內相互偶聯的。煙葉失水干燥是煙葉烘烤的更終目的之一, 同時,煙葉水分又是煙葉內各種生理生化變化的基礎,所以,在烘烤過程中煙葉含有一定量 的水分又是變黃的必要條件,煙葉水分的動態決定了它能否正常變黃和變黃后能否順利定色 達到烤黃、烤香。甚至可以說,煙葉烘烤成功與失敗均在于對水分的控制。關聯點在于人為 創造的環境條件實現失水與變黃兩個速度的恰當配合。所以,煙葉烘烤技術就在于合理有效 地調控失水干燥和生理生化轉化這兩個速度,使其相互配合、同步進行,以適應煙葉烘烤過 程的要求,更終使煙葉的黃色和所的香吃味的物質基礎更大限度地得到積累和保留。
(二)變黃基本原理
煙葉在烘烤過程中顏色的變化是更明顯、更直觀的。煙葉顏色由綠色或黃綠色變為黃色 及煙葉特殊香氣的逐步顯露的生物化學變化是煙葉在烘烤過程中更基本、更重要的變化,而 且是極其復雜的,它包括新鮮煙葉組織細胞在呼吸酶類、水解酶類、氧化-還原酶類等的作 用下,使煙葉內含物質分解、轉化和消耗的全過程。同時,煙葉水分變化與顏色變化總是偶聯著的。
顏色變化的實質是葉綠素的降解和類胡蘿卜素等黃色素比例的增加。在煙葉烘烤的前 6~9h 內,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降解速度都比較緩慢,以后降解速度明顯加快,30~40h 以 后葉綠素的降解速度又減慢。隨著烘烤進程的發展,煙葉中葉綠素的降解速度呈現出前期慢、 中期快、后期更慢、更終趨于穩定的規律性。
在烘烤的 48h 后葉綠素降解 85%以上,以后葉綠素的降解又逐漸減慢。類胡蘿卜素在烘 烤開始的24h 內降解較快,但到 36~60h 其含量還略有回升,此時降解量為原含量的 30~ 55%,色素比達到更大值,煙葉也完全變黃,且黃色色度較深,其后,隨溫度升高,類胡蘿 卜素又以比葉綠素高的速度降解。煙葉變黃結束時,葉綠素含量降低 80%左右,而類胡蘿卜 素僅減少 5%左右。類胡蘿卜素占色素的比例由烘烤前的38%左右上升到烘烤后的 80%左右。 由于葉綠素的降解速度遠遠大于類胡蘿卜素等黃色色素的降解速度,因此引起煙葉內黃色色 素占色素總量的比例隨烘烤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加,并發展為優勢地位,使煙葉在外觀上呈 現黃色。這個比例增加越快,煙葉外觀上變黃也越快,反之則慢。從整個烘烤過程來看,前 48h 黃色素/葉綠素增加速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加快,之后增加速度趨于減緩。葉綠素的降解是葉綠素酶的作用結果。
(三)棕色化反應
煙葉在烘烤過程中變褐是一個復雜的生理生化過程,主要發生在定色階段。這個過程中, 葉內氧化酶(特別是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強,物質的氧化還原平衡被破壞,細胞中的多酚類 物質被氧化而不能被還原,葉內深色物質積累,使煙葉顏色加深。其實質在于煙葉中含有許 多酚類物質,如咖啡酸、綠原酸、蕓香苷等,以及某些自身為黃色的黃酮類物質在變黃過程 中轉化為多酚類物質,經過氧化可產生淡紅色至黑褐色的醌類物質,醌類物質積累和縮合導 致煙葉由黃色轉變為不同程度的褐色。
煙葉在烘烤過程中環境溫度低于 44℃條件下,變褐速度極為緩慢,或者極少變褐,而 且,煙葉在完全變黃以前變為棕色是很少見的。
棕色化反應的產物是十分復雜的。多酚氧化物能與氨基酸、糖類及礦物質等化合,形成 多種分子量大小不等、顏色各異的復合色素。這些復合色素顏色的深淺與其分子量大小有著 密切的關系,分子量越大、顏色越深;分子量越小、顏色越淺。還有研究報道,烤后煙葉呈 棕紅色是綠原酸氧化后與去甲基煙堿、氨基酸類物質作用所形成的,因而去甲基煙堿是對煙 葉質量起不良作用的成分,它的含量高時將使煙葉在烘烤中不易定色。
煙葉變褐主要有兩個外部因素,一個是烘烤環境溫度,另一個是相對濕度,兩者共同決 定煙葉變褐是否發生。正常情況下的煙葉,在 45~46℃時,環境相對濕度 60%以上,煙葉失 水量少于 50%將發生變褐。但是,即使水分較高的鮮煙葉,若環境相對濕度控制在 60%以下, 煙葉失水量大于 50%,則不容易發生變褐。
二、烘烤工藝的靈活運用
(一)煙葉變黃進程靈活
在烘烤過程中,不同煙葉的變黃適溫、變黃快慢和變黃進程各不相同,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靈活應變。凡適宜低溫慢烤的鮮煙,應當在 38℃變黃階段提高變黃程度達 8 成~10 成黃,借此烤熟、烤香、烤優;凡適宜高溫快烤的鮮煙,應當在 38℃變黃階段降低變黃程 度,可以只變黃 4~8 成黃,殘留較多的青色在轉入定色階段之后的更高溫度條件下再完成 變黃,借此安全烘烤、預防烤黑。
(二)煙葉干燥進程靈活
在烘烤過程中,不同煙葉的干燥適溫、干燥快慢和干燥進程各不相同,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靈活應變;凡適宜“先拿水后拿色”的煙葉,應當在 38℃變黃階段足量脫水(約 35% 以上),嚴防硬變黃;凡適宜“先拿色后拿水”的煙葉,應當在 38℃變黃階段保濕變黃(脫水 不超過 30%),嚴防失水過多且變黃不足;凡適宜高溫定色的煙葉,可以在煙葉含水尚多 時較快升溫到 54℃干片定色;凡適宜低溫定色的煙葉,務必在 46~47℃充分頓火保煙葉干 燥達小卷筒,否則干球不得超過 48℃。
(三)濕球溫度高低靈活
在 38℃變黃階段,干濕差可在 0.5~6℃之間靈活應變;在 43~54℃定色階段,濕球溫度可在 32~40℃靈活應變;在 68℃干筋階段,濕球溫度可在 38~43℃靈活應變。
(四)干球溫度掌控靈活
1.38℃之前的變黃溫度不同為了適應不同的烘烤季節、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同的烤房特點等,可以根據鮮煙素質設置 28℃、32℃、36℃等低溫變黃時段,然后進入38℃變黃階段。具體在38℃之前增設幾個時段,各時段溫度高低,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靈活應變。
2.43~54℃的升溫速度靈活,43~54℃的升溫為慢加速升溫;若遇不同煙葉和不同情況,可在此基礎上加快升溫,縮 短定色時間,或者放慢升溫,延長定色時間,應具體情況具體,靈活應變。
(五)通風大小和溫度強弱靈活
1.大火大風強化溫度同為 38℃干球溫度,若燒大火并大通風(大火不升溫),則此 38℃干球的配套濕球必偏低、干濕差必增大、該 38℃的干燥能力必增強,有利于促煙葉失水塌架干燥;同理,對 任何一個溫度(如 40℃、42℃、46℃等)皆可以用大火大風不升溫的技藝,提升其脫水干燥能力。
2.小火小風弱化溫度同為 38℃干球溫度,若燒小火并嚴格控風(小火不降溫),則 38℃干球的配套濕球必偏高、干濕差必縮小、該 38℃的保濕變黃能力必增強,有利于促煙葉保水變黃;同理,對 任何一個溫度,皆可以用小火小風不降溫的技藝,提升其保濕變黃能力。
(六)時間長短靈活
1.烘烤時間長短不同時間作為重要的烘烤技術措施,務必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宜長則長、宜短則短,靈活應變。以鮮煙部位而論,往往是下部葉 4 天左右、中部葉 5 天左右、上部葉 6 天左右;以鮮煙素質而論,凡適合高溫快烤的煙葉務應加快速度、相應縮短烘烤時間,而適合低溫慢烤的煙 葉務應放慢速度、相應延長烘烤時間。
2.三階段時間長短不同對品質優良的鮮煙而論,其 38℃變黃階段的時間相應較長,定色階段相應縮短;對品 質不良的鮮煙而論,其 38℃變黃階段的時間相應縮短,定色階段相應延長;對此,應具體 情況具體對待,靈活應變。
K326煙葉烘烤工藝曲線
三、異常成熟煙葉烘烤對策
(一)返青煙烘烤工藝調整
返青煙含水量比較高,應稀編煙,稀裝煙,雨淋煙和淋雨之前相比,水分明顯增 大,所以,編煙和裝煙密度原則上都適當稀于相應的非雨淋煙。具體密度要根據對鮮煙葉鮮 干比的估計,比值大于 10 的,裝煙 7~8 成;比值 8~9 的,可裝 8~9 成。
其次,采用“高溫變黃,低溫定色,邊變黃邊定色”的烘烤策略。如果煙葉表面有明水, 裝炕后先不點火,打開風機和排濕口,將明水排除后再點火開烤。以 1 h 升溫 1℃的速度提 升干球溫度到 39~40℃左右,干濕球溫度差盡快增至 3℃左右,在此條件下促進煙葉水分汽 化排除,同時保持較快的變黃速度。在高溫區煙葉達到黃帶浮青、主脈變軟時應立即轉火, 并以 2~3h 升溫 1℃的速度將干球溫度提高到 46~47℃并充分延長,濕球溫度穩定在 37℃ 左右,使煙葉完全變黃且達小卷筒。此后,以 2 h 左右升溫 1℃的速度將干球溫度升至 54~ 55℃實現全炕干片。干筋階段轉入正常烘烤。
另外,返青煙的葉基部與葉尖部成熟差異很大,變黃階段溫度高,而且又是邊變黃、邊定色,所以,變黃階段就要注意火力控制,定色過程燒火升溫要穩,防止掛灰和蒸片。
(二)旱黃煙烘烤要點
1.高溫保濕變黃,變黃階段起點干球溫度宜稍高,控制在 39~40℃,促使煙葉脫除適量水分,增加烤房 內濕度,保證正常變黃;等到葉片發軟后,再使干球溫度穩定在 38℃左右,保濕變黃,以 防煙葉失水過多而難以變黃;高溫區煙葉變黃 3~4 成時,提高干球溫度至 41~42℃加速變黃,防止煙葉內含物過度消耗而使煙葉掛灰或顏色灰暗。
2.變黃階段的濕球溫度宜稍高,保持干濕球溫度差 1~2℃,必要時還應向烤房內加水補濕。
3.高溫轉火,加速定色,在葉片大部分變黃、支脈尖部變黃、充分塌架后轉火。定色階段升溫速度要慢中求快,先慢后快。先以 2~3h 升溫 1℃的速度將干球溫度升到 46~48℃,穩定到二棚以上煙葉基本全黃,僅余主脈和一級支脈基部含青;再以 1~2h 升溫 1℃的速度將干球溫度升到 54~55℃ 穩定至干葉。定色階段濕球溫度宜稍低,一般在干球溫度 50℃前濕球溫度 38℃左右,干球 溫度 50℃后濕球溫度 39℃左右。
(三)后發煙烘烤要點
(1)煙葉變黃溫度以38℃左右為宜,定色階段的升溫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促進內含物 質在較高溫度下轉化,使黃煙等青煙,并使身份變薄、色澤略淺。在 46~47℃以前,以平 均 4h 升溫 1℃的速度升溫,之后以平均約 3h 升溫 1℃的速度升溫,達到 54℃以后充分延長 時間。根據煙葉變化,可以適當在 41~42℃和 46~48℃分別延長時間。
(2)濕球溫度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適宜略偏低為宜,通常變黃階段可保持干濕球溫 度差 3℃左右,以較大干濕球溫度差促煙葉逐漸變軟。若煙葉遲遲不發軟,也可將干濕球溫 度差擴大到 4℃以上;在定色階段,干球溫度 42℃之前可保持干濕球溫度差 3~5℃,越難 烤的煙葉干濕球溫度差越大。42℃之后,直至 54℃濕球溫度可以保持在 38℃,穩溫階段提 高到 39℃。
(3)轉火時的變黃程度不宜高,根據煙葉素質不同達 5~7 成黃即可,殘留多的綠色在 慢升溫過程中完成變黃。轉火時的干燥程度應達葉片發軟,否則,要保持溫度,擴大干濕球 溫度差并延長時間。
(4)整個定色過程要慢升溫、漸排濕,既不要在某一溫度上久拖,也不可跳躍式大跨 度升溫,使煙葉邊變黃、邊干燥,靠時間的延續完成內在轉化和定色。
(四)秋后煙烘烤操作要點
1.保溫保濕變黃,緩慢升溫 變黃階段前期嚴密保溫保濕,濕球溫度達不到指標時,地面可以潑水增濕。點火升溫要慢,先在干球溫度 32~34℃、濕球溫度 31~33℃穩定 12~24h;隨后以每 1.5~2h 升溫 1℃ 的速度提高干球溫度到 37~38℃,保持濕球溫度 36~37℃,再穩定 12~24h;再以 3~4h 的升溫 1℃速度提高干球溫度到 40~42℃,保持濕球溫度 38~39℃加速變黃,并使煙葉排 除部分水分,增加烤房內濕度,有利于正常變黃。
2.煙葉充分變黃,慢速定色 當高溫區煙葉基本全黃且變軟塌架、二棚黃片青筋塌架時,開始逐步慢升溫定色。以 2~3h 升溫 1℃的速度提高干球溫度到 47~48℃,保持濕球溫度 39℃左右,拉長時間,適當排 濕,變至全房煙葉基本全黃、底棚葉片 1/3~1/2 干燥;再緩慢升溫至干球溫度 54℃,保持 濕球溫度39~40℃穩定,至全房干葉,完成定色。
3.燒火穩中加大 燒火時要注意氣溫的變化趨勢,特別是凌晨前后,要加大火力,謹防掉溫,上午 8~9點以后,適當控制燒火,防止猛升溫。
(五)多雨寡日照煙葉烘烤技術
澇天煙葉烘烤的技術策略是先拿水、后拿色、防止硬變黃。
(1)變黃階段初期干球溫度宜適當調高,適宜的干球溫度為 37~38℃,然后穩定在 39~ 40℃促使煙葉變暖、出汗、發軟,加速葉綠素和蛋白質的分解轉化。
(2)變黃階段濕球溫度宜低、干濕球溫度差宜大。以干濕球溫度差保持在 3~5℃較好, 在點火后 12~24h煙葉變軟凋萎為宜。若濕球溫度過高應排濕。
(3)煙葉變軟塌架后,轉入基本正常穩溫變黃,并保證煙葉變黃與干燥同步。變黃程 度達到 3~4 成時,將干球溫度升到 40~42℃,濕球溫度 36~37℃穩定,加速變黃,防止干 物質過度消耗,影響煙葉外觀質量和內在品質。
(4)轉火時煙葉變黃程度宜低、失水干燥程度宜高、轉火宜早不宜遲。轉火時煙葉的 變黃程度以 8 成左右為宜,二級支脈少部分變黃,三級支脈大部分變黃;干燥程度要充分塌 架,支脈變軟,主脈尖部變軟。
(5)定色階段燒火要穩,升溫要準,排濕要快,必要時要控溫排濕。以 2~3h 升溫 1℃ 的速度提升干球溫度到 46~48℃,穩定到煙葉高溫區完全變黃、低溫區以上基本變黃(僅 有葉基部和主脈兩側含青),二棚煙葉勾尖卷邊軟打筒。然后以 2~3h 提升 1℃的速度升到 54℃穩溫干葉。
(6)定色階段濕球溫度宜稍低。在干球溫度 50℃前,保持濕球溫度 37~38℃;干球溫 度 50℃后保持濕球溫度 38~39℃。
對于水分特別大的各類煙葉,變黃階段還可以采用高溫快速排濕方法烘烤,促進煙葉失 水凋萎塌架,先把煙葉拿軟再變黃。主要變黃階段在干球溫度 40~42℃,濕球溫度 35~36℃。 要提前轉火,緩慢升溫,延長排濕時間。煙葉變黃程度在 4~6 成、充分塌架即可轉火,以 3~4h 升溫 1℃的速度提升干球溫度到 46~48℃,并保持濕球溫度 37~38℃到全炕煙葉基本 變黃;再以 2~3h 升溫 1℃的速度提升干球溫度到54~55℃,保持濕球溫度 38℃左右干葉。 前期保證煙葉及早失水、凋萎塌架,定色階段確保穩定燒火供熱、排濕順暢、嚴防悶炕是烤 好此類煙葉的關鍵所在。
高溫快速排濕法是用來烘烤容易出現硬變黃、易變黑煙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常用來 處理嫩黃煙、嫩黑暴煙和水分含量特別大的、用正常烘烤方法極易烤壞的煙葉。具體的方法是:煙葉裝房關嚴進排氣口,點火后在很短時間內把烤房內溫度提高到 36~38℃穩定一段 時間,當高溫區煙葉的葉尖、葉邊基本變黃后迅速加大燒火,用 1h 左右將烤房溫度提高到 40~42℃,促使葉內水分汽化,直到烤房內水汽彌漫后排濕,甚至將烤房門打開盡快排濕。 當溫度計觀察玻璃窗水珠減少至消失時停止排濕。此時若高溫區、二棚煙葉完全發軟塌架, 可轉入正常烘烤;否則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高溫快速排濕。進行多次高溫快速排濕時,原 則上溫度要一次比一次高,但更高不超過 45℃,每次時間在 2~3h,以整個變黃階段煙葉完 全發軟塌架、消除硬變黃為目的。
四、烤壞煙原因分析
(一)烤青煙
更常見的烤青煙包括青筋、浮青、青黃、青片等。煙葉含青說明葉內物質轉化分解不完 全,糖含量低,氮化合物含量高;香氣質差,香氣量少,刺激性和青雜氣增加。隨著煙葉含 青度的增加,質量愈加變差,可用性變低?;驹蛴校?/span>
1. 采收煙葉成熟度不夠 更多的是采收煙葉成熟整齊度不夠,而且編煙不分類,成熟度低的生煙葉很容易烤青。
2. 裝煙密度小。 密集烤房如果裝煙密度太小,烘烤過程中葉間隙風速過大,容易造成煙葉過早失水干燥,
導致青煙。另外,可能是裝煙不均勻,裝煙較稀的地方葉間隙風速大,葉片干燥過快,造成 青筋。
3. 煙葉在變黃階段變黃不夠,轉火過早 煙葉在變黃階段變黃不夠,轉火過早,而且轉火后升溫過快,造成浮青、青筋,或整個葉片微帶青色。
4. 定色階段中后期升溫過快 定色階段中后期升溫過快、風速過大、排濕過急,造成煙葉青筋和葉基部帶青。 防治烤青煙,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必須采收成熟煙葉。杜絕未熟葉和初熟葉的采收。
(2)煙葉要充分變黃后,才能轉火升溫定色。判斷煙葉變黃程度:一要準確,對主脈、 支脈、網脈仔細觀察,定量要準;二要全面,烤房的上、中、下三部位,處處觀察,全局掌 握。
(3)烘烤上部葉或較厚的煙葉,煙葉變黃后,延遲 8~12 小時,再轉火定色。
(4)煙葉變黃階段,燒火要小而穩,要有耐心,要做到小火慢烤。
(5)烤房要求嚴密不透氣,做到保溫保濕。
(二)掛灰煙
1. 產生的原因及癥狀 烤中、烤后煙葉的正表面產生一層黑褐色的細微小斑點,如同蒙上一層灰一樣,稱之為掛灰煙。掛灰煙通常只表現在煙葉的正面上,是由于葉片正面較葉片背面氣孔少,排濕不順 暢,容易受害。上部葉及較厚的煙葉容易產生掛灰,也是由于正面氣孔少,加之蠟質層較厚, 水分排出過程中,發生了故障所致。掛灰煙實質是棕色化反應的產物,是多酚類物質在多酚 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黑色的醌類物質。
在實踐過程中,產生掛灰煙的情況有以下五種:
(1)成熟或變黃過度,引起掛灰。煙葉成熟或變黃過度,內含物質消耗較多。在烘烤 變黃階段,溫度較低,濕度較大,細胞內含物質進一步加速分解,以致枯絕。此時,細胞生 命活動發生紊亂,氧氣自由進出,多酚類物質被氧化成醌類物質,形成掛灰。
(2)熱掛灰。煙葉在變黃階段、定色階段,因為猛升溫,葉內細胞水分強行排出,細 胞破裂,汁液外流,凝結于葉片上,多酚類物質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氧化成醌類物質。
(3)冷掛灰。煙葉在變黃階段、定色階段,因為猛降溫,烤房內部空氣的飽和水汽壓 降低,濕熱空氣中的水分析出,凝結成小水珠,降落在煙葉表面上,燙傷煙葉組織,發生棕 色化反應,變成黑褐色。
(4)編煙、裝煙過密,引起掛灰。編煙、裝煙過密,水分難以排出,在通風障礙部位, 形成高溫、高濕,促成了棕色化反應的發生,產生掛灰。
(5)烤房排濕不力,產生掛灰。排濕口面積不夠,煙葉水分不能及時排出,導致烤房 內溫度高,濕度大,煙葉內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強,產生棕色化反應,形成掛灰。
2. 防治技術措施 防治掛灰煙,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適時采收成熟煙葉,避免煙葉過熟。
(2)煙葉變黃之后,及時轉火、升溫、排濕、定色,避免煙葉變黃過度。
(3)煙葉烘烤過程中,溫度切忌猛升、猛降,避免水分破壞煙葉組織細胞,產生棕褐 色物質。
(4)編煙、裝煙,適當稀一些,避免產生通風障礙。
(5)及時排濕,避免造成悶炕。
(三)黑糟煙
1. 產生的原因及癥狀 煙葉在變黃階段、定色階段,由于溫濕度調節不當,或者經歷時間過長,使煙葉發生棕色化反應,煙葉烤成黑褐色,幾乎無使用價值,這樣的煙葉稱之為黑糟煙。按照產生的原因, 可分為蒸片、糟片、花片三種類型。
(1)蒸片。煙葉在煙堆里或者是烘烤的變黃階段和定色階段,由于操作不當,形成惡 劣的高溫、高濕環境,使煙葉蒸熟之后,再排濕、定色、干燥,烤成的煙葉呈現黑褐色,稱 之為蒸片。鮮煙葉堆積發熱,產生的蒸片,稱之為鮮煙蒸片;烘烤過程中產生的蒸片,稱之 為烘烤蒸片。
產生蒸片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1,鮮煙葉堆積發熱;第二,煙葉在變黃階段和定色階 段,水分含量尚多時猛升溫。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蒸片,蒸片的產生,必然伴隨著濕球溫度的 升高,因此可以認為“濕球過高必然蒸片”。
(2)糟片。煙葉烘烤過程中,因干物質消耗過度而變黑,稱為糟片。 糟片產生的原因:成熟過度,變黃過度,尤其是硬變黃時更容易產生;定色不及時,也會導致糟片的出現。 糟片和蒸片的主要區別是:糟片身份薄、彈性差,容易破碎。蒸片因干物質消耗并不太多,還有彈性,不易破碎,身份較重。
(3)花片 。煙葉出現局部黑糟,使黃色葉片上有黑褐色的斑點或斑塊,品質極不均勻, 這樣的煙葉稱之為花片。病斑、機械損傷、掛灰,都會產生花片。
2. 防治技術措施 防治黑糟煙,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1)煙葉變黃階段和定色階段,溫度不宜過高,濕度不宜過大,要做好穩溫排濕的工 作。鮮煙葉要散開擺放,避免堆積發熱。
(2)在煙葉烘烤過程中,要做到適時轉火定色,避免硬變黃和變黃過度。
(五)烤紅煙
1. 產生的原因及癥狀干筋階段溫度過高、濕度過大,煙葉中的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進一步氧化分解,紅色素(主 要是多酚和氧化蕓香苷)表現出來,煙葉表面呈現紅色、紅褐色的斑點、斑塊,甚至全葉發 紅,稱為烤紅煙。
烤紅煙分為兩類:
(1)干筋階段溫度過高,產生的斑點狀、斑塊狀烤紅煙。煙葉干筋階段的溫度超過 73℃, 葉片局部較薄區域,不耐烤,類胡蘿卜素提前分解轉化,以多酚和氧化蕓香苷為代表的紅色 素物質表現出來,形成斑點、斑塊狀烤紅煙。該類型烤紅煙在形成過程中,由于色素降解產 物的揮發,產生較濃的香味。
(2)干筋階段濕度過大,產生的全葉發紅的烤紅煙。煙葉干筋階段,濕球溫度超過 43℃, 相對濕度超過18%,整個葉片會在高溫與較大濕度的交互作用下,類胡蘿卜素分解轉化,紅 色素表現出來,形成全葉發紅。該類烤紅煙,在形成過程中,香味較少,烤干出爐擺放時香 味較濃。
2. 防治技術措施 防治烤紅煙,要求做到兩點
(1)干筋階段更高溫度不得超過 70℃;
(2)干筋階段濕球溫度控制在 43℃以內。
(六)CO 和 SO2 中毒 煙葉在烘烤中煙葉表面產生綠色的水漬狀花斑,稱之為 CO 或 SO2 中毒。 1. 產生的原因及癥狀
(1)換熱器漏煙。煤燃燒產生的 CO 或 SO2 進入烤房,直接傷害煙葉。
(2)通風排濕不順暢,濕度過大,煙葉表面存在凝結水。
(3)SO2 溶于水形成 H2SO3。 煙葉在烘烤的變黃階段、定色階段,同時具備這三個條件,便會產生 CO 或SO2 中毒。 2. 防治技術措施
防治 CO 或 SO2 中毒的技術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
(1)嚴格密封熱交換系統,不要讓帶有 SO2 的煙氣進入烤房;
(2)在煙葉烘烤過程中,注意適時通風排濕;
(3)在煙葉烘烤過程中,發現烤房內進入煙氣,及時排出,并查清源頭,徹底整治。
(七)洇筋洇片
烤后煙葉的煙筋兩邊成褐色的現象稱為洇筋,洇筋嚴重的稱為洇片。形成洇筋洇片的基本原因是煙葉干筋階段長時間、大幅度降溫,由此導致煙筋水分滲入葉片。
烤壞煙葉